赚穷人的钱和靠穷人赚钱,这是两个概念,别偷换
2018-08-09 15:58:15
  • 0
  • 0
  • 0
  • 0

【文/笨手蛇,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1 黄峥回应“赚穷人钱“:公司还亏损

拼多多的商业模式,在上市前就被广为诟病。加速上市后,高达1600亿的市值更是让人称奇。

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质疑、批评和互联网式调侃。当然,在拼多多看来,这些可能是有组织负面舆论攻击。面对一浪又一浪的舆论批评,拼多多的新闻发言人做了一个比较硬气的声明(神补刀)。

创始人黄峥也对批评进行了回应。尤其是面对“赚穷人钱“的指责,黄峥表示:目前公司公布的财报还是亏损的,所以谈不上赚钱,我们上市 也不是要去割股民的韭菜。

这个回应,看上去是不是很有道理,是不是比新闻发言人的回应更加机智,更体现水平?但是,这个回应,总觉得哪里不妥?

2 从财报上看,拼多多确实亏的不少

根据拼多多招股说明书公开的数据:拼多多2016年收入为5.04亿元,2017年收入为17.4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0%。2018年一季度拼多多的营业收入为13.84亿元,在线广告和交易佣金成为收入主要构成。收入增长的同时,是亏损的大幅增长。拼多多2016年净亏损2.91亿元,2017年亏损5.25亿元,2018年一季度,亏损额为2.01亿元。这意味着,截止2018年一季度末,成立三年的拼多多已累计亏损超过13亿元。

这么高额的亏损,怎么能说是“赚穷人钱”呢?虽然说是为了快速的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是在用行业通行的烧钱模式在补贴合作商家或者补贴用户,不但没有“赚穷人钱”,反而是给穷人提供了更多的实惠,让“穷人”享受低价消费,把亏损留给了自己。

这应该是大情怀才对呀?怎么还会受到如此激烈的批评呢?要创业,确实不容易,真是有点众口铄金的味道了吧?

3 赚穷人的钱和靠穷人赚钱,这是两个概念

面对公众的质疑,能够做到给出让人信服的理由是不容易的,这往往取决于所做的事情是否足够经得起检验。因此,有些所谓的精彩回应,看上去往往会让人觉得似是而非。对于比较难以回答的问题,正面回应肯定是不行的。采取侧面回应,通过偷换概念的方式,是比较常见的。

回到拼多多创始人回应靠“赚穷人钱”来看,从财报上看,三年左右的时间已经亏损了超过13亿,这足以证明拼多多不但没有赚穷人钱,反而为了穷人的消费升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此,只能说这个问题提得不够到位,更加准确的问题是:拼多多“靠穷人赚钱”,这与“赚穷人钱”相比,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

不赚钱的企业也有很高的估值,这是互联网创业一种普遍的现象,电商行业,国外有亚马逊,国内有早先的京东。还有最近上市的小米,以及滴滴等等。这些公司的估值或者市值,完全不是基于企业的盈利进行的。

所以,赚不赚钱,赚谁的钱?这已经不是风险资本催生下的大企业估值的依据。拼多多的上市,市值高达1600亿,从企业财报来看,不赚钱。但这丝毫不影响拼多多的股东的投资回报,更对拼多多创始团队或者持股团队借此实现个人财务梦想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相反,靠“赚穷人钱”的模式,往往只能是薄利多销,更多是在一些实体经济领域,而靠穷人赚钱的模式,才是互联网创新经济的玩法,这其实就是过去得屌丝者得天下的故事继续。能够把握住这种机会的,实现个人财富梦想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对于拼多多的商业模式的质疑和批评的,批评拼多多“赚穷人钱”的姿势错了,而主要应该是去质疑和批评“靠穷人赚钱”的模式所存在的弊端,所造成的伤害。同时,更应该去看看,拼多多这种“靠穷人赚钱”的模式,在中国这个地区发展还很不平衡的国情下,还有哪些领域可以借鉴。

而对于拼多多而言,这种模式,是否还能复制?这也是拼多多上市后,在面临可能的美国股民(不是韭菜)的维权,需要去解决的。

不管是“赚穷人钱”,还是“靠穷人赚钱”,如果赚的合适,都是本事。但,如今最重要的一点是,两种模式下,底线是否能够被守住,还是被进一步打破。这非常值得社会关注或者警惕。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